△李安與兒子李淳 網上有個討論曾經特別火: 父母講得過你的時候和你“講道理”, 他們講不過你的時候和你“講倫理”。 很多網友對此表示深有同感,面對父母的強勢,我們無法反駁,一旦反駁就會被罵“不孝”,但是不反駁壓抑在心中的難過又是真實存在的。這道關於親情的選擇題,好像怎麼選都不會對,著實讓人矛盾。 那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與解決呢?導演李安的做法,或許會讓你找到答案。 01 李安在多年前拍完父親三部曲中的《喜宴》後,說過一段話: 與父母的關係,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,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。你一定要小的服從大的,但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,你都要尊重他,他的性取向、他的愛好,他的任何東西你都要尊重他、接受他,這是和平相處的一個基準。 …… 我覺得“孝順”是一個過時的觀念。當然跟中國人講,幾百年也講不過去,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存在。可是在我的思想裡面,我已經不教小孩“孝順”這個東西,只要他感受到我的愛,同時也愛我就夠了。 李安提到,中國自古以來的所謂“孝順”,其實是有一個不平等的階級觀念在裡面。 認定小孩一定要服從家長,要“順”,它跟現在的普世價值中“平等”衝突,是一種過時的觀念。 父母跟孩子的關係,說到底也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。親子關係也應當平等自由,沒有高低階級之分。 看到這個觀念的時候,很多人豁然開朗,如釋重負。這些年,因為“違背”父母意願而產生的罪惡感終於開始消散。 大人們總按照自己的生活經驗給你規劃好人生軌跡,一旦孩子做出了另外的選擇,“不懂事”的帽子就扣在了頭上。有些家長甚至會把養育孩子的辛苦作為一個殺手鐧,每次談不攏就放大招。 父母和孩子都是平等獨立的人,孩子的想法也應當獲得尊重,不聽父母的話不是不孝順,不是忤逆,那只是個人的自由選擇罷了。 我們必須明白,孩子真的不是父母的附屬品。 《喜宴》的主題,正是親子間的代際文化衝突 02 都說育兒先育己,父母首先需要把養育的注意力從孩子轉向自身。唯有改變自己、豐富自己、提升自己,以充滿愛、價值感、尊重人際界限、擁抱改變的積極狀態,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。 也就是說,好的親子關係中,父母應該更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姿態,應該努力去成為一個充滿愛與責任、獨立而且追求自我價值的人,成為小孩模仿的榜樣。而不是一味對著孩子指手畫腳,用一些自...